新闻中心
    您当前的位置:
  1. 首页
  2. »
  3. 新闻中心
  4. »
  5. 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      显光和尚乃湖北黄冈上巴河剪子岗村人氏,俗姓徐,民国初年岁次辛亥农历十月廿八日降世,三岁时父母双亡,由叔父行芳和尚接引,往普福寺出家,法名显光,字海晏。民国十年,于黄冈团风慕义乡武圣禅林依博济和尚求受具戒,至诚和尚为羯磨阿闍黎,蕴空和尚为教授阿闍黎,尊证依次为济仙和尚、少峰和尚、钧禅和尚、法耀和尚、晓嵩和尚、晓云和尚、明达和尚,醉疯、镜台、福庵、行芳、晓芝和尚任引礼大德。冬月廿四受沙弥十戒,腊月初一登比丘坛,腊月初八圆菩萨戒。


      和尚宿根深厚,少习诗书,精研佛理,聪敏慧捷,过于常伦。行芳和尚见其气度,知是龙象之才,遂精心栽培。民国十四年,被送至乡村塾馆读书,师从陈金溪先生。陈先生乃一代鸿儒,性格刚烈,经伦满腹,经其苦心教授,显光和尚尽得真传,成就了遗世独立的超越情怀,而其诗文才学,此时亦得到锤炼。

      初次见陈先生,端详之后,先生想知师学问深浅,遂当着老和尚的面,命和尚以壁上箫为题,赋诗作答。和尚才思敏捷,口占立就:

尘世无仙乐,随身佩玉箫。
任吹高格调,跨鹤乐逍遥。

听罢,陈先生击掌称好。而这首诗,亦成为和尚一生的追求和写照。

和尚在塾馆读书,寺院习禅,世出世间,日渐融通。求学期间,得七律一首,题《白屋炊香饭》,诗云:

白屋炊香饭,荤腥不入家。
滤泉澄葛粉,洗手择藤花。
青芥除黄叶,红姜带紫芽。
命师相伴食,斋罢一瓯茶。


     及长,开始四处参学,访问知识,佛学造诣日渐深厚。民国十八年十月,辞别本师,乘船上溯,至平湖门起坡,直奔千家街。恰逢太虚大师游欧归国回到武昌佛学院,和尚得以拜见大师,并从师学教习禅年余。
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        民国二十五年,师奉太虚大师慈命,往浙江入谛闲法师所创之观宗学社,研习天台教观。后于安国寺任知客的常乐和尚即于此时结识显光和尚,并经和尚介绍担保,入观宗学社就学。观宗学社学业圆满,往天台山,常住高明寺,亲近台宗硕德静权法师。和尚在天台深究宗义六年,即挂锡宁波圣水寺。四十年代末,因其德行出众,受请任杭州海潮寺方丈,恢宏祖道,大畅宗风。并受太虚大师佛教改革思想影响,开始办学办报,以推动佛教弘化。1945年弘演《法华》三月,续早法师即在座受学。1946年,依法系传承,和尚接任安国寺住持,然因杭州海潮寺方丈任上,事务繁多,故未到任,由行芳和尚代管,直至1949年。1956年,和尚自杭州返回湖北,常住武昌三佛寺。离杭时感慨良多,吟有《别杭州口占》诗一首:

十年西子梦,觉后一头霜。
招引南山月,作伴好回乡。

和尚无限感伤,二十五岁入浙,今四十五岁了。南柯一梦,满头青丝换了一头霜。感伤过后是解剖自己,吟《回武昌三佛寺游东湖》:

才失西子恋,又惹东湖爱。
六根犹未尽,云何出三界!

      出世佛子,本应万缘放下,一丝不挂,而师自责自己尚未出三界,恋了西子,又爱东湖。回首杭州数年的风风雨雨,和尚吟《忆海潮寺感赋并序》:

      余住持杭州海潮寺为时六栽,曾两度就寺开办台宗专研所,集知识僧青年讲授天台教观、典藉。常言道: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”信然。寺之前住持某见寺务稍有起色,利炽熏心,对已按继承习惯依法交卸之海潮寺,竟阴谋收回住持权职,勾结杭州一般庸俗僧徒,利用教会名义及有关官方势力,两次强行接收,未逞。在第二次所谓武装接收失败后,当时,杭州市《天行报》新闻报道的标题云:“接收海潮寺演出全武打,官法敌不过佛法。”即今思之,感而赋此存念。

      忆昔钱塘弄海潮,潮音声彻九重霄。两续台贤开讲肆,一堂龙象尽英豪。群魔乱舞偷天术,砥柱难倾匝地牢。

       游子归里,感叹佛教风云变幻,和尚吟《由杭州初回住三佛寺》云:

振志南寻士,蓬飘二十年。
姑苏云暗暗,西子雨绵绵。
上界添风色,低空多暮烟。
娑婆非净土,心地且安禅。

       和尚之《忆昔》七律、《振志》五律,一可知其年轻时为教为法之献身情怀,诗僧之激越,可与曼殊试比强度。二可知其弘天台,办台宗专修所,作育弘化人才,殚精竭虑,不遗馀力。三可知其责己两战“群魔”的往事,抽刀断水,永铭于心。和尚常以诗情表达自省之悟。民国二十七年,即曾吟《剪指甲》:

劝君指甲勤勤剪,无甲利于捧饭碗。
甲长往往多碍事,最易抓破他人脸。

和尚自劝剪指甲的同时,勉励自己成为静节之人,吟《偶成》:

沮溺是吾师,静节是吾友。
吾道且不孤,至理通今古。

长沮、桀溺,春秋隐士也。和尚以隐士为师,要成为清高静节之隐僧。

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     常住武昌三佛阁,和尚与大鑫和尚过往甚笃,支持三佛阁的劳禅事业。1957年春,和尚受请回安国寺复任住持,吟禅诗《三佛寺装印厂即景》作离别之赠,诗云:

春色无边花正繁,游蜂戏蝶闹翩翩。
扬起拂尘佯作势,莫叫飞舞到蒲团。

      离别之时,和尚将此《即景》赠别大鑫和尚,表示对佛教兴衰之忧虑。当时,新潮流席卷佛门,弃戒返俗成风。面对和尚之忧心处,大鑫和尚劝解:“你我俱不舍戒还俗,还是大有希望的。雨要下,下它去;娘要嫁,嫁她去。风雨之后,阳光依旧!”师到黄州,春去夏至,吟《芙蓉雨后正开》禅诗赠大鑫和尚:

小园北角水芙蓉,雨后霜前着意红。
不似门前旧桃李,花开花落任东风。

歌芙蓉,赞佛陀,酬答了大鑫和尚。和尚在安国寺,仍然率众劳禅,吟《在黄州安国寺生产偶感》:

当年说法狮子吼,今作人间纺线婆。
一味牵长扯不断,看来还是结头多。

修行如纺纱解结,吟此意彼,度人自度而矣!回故乡安国寺当方丈,适应当前,感悟颇多,常吟诗述志,如《杂咏三首》:

春来无处不春情,惹得诗人发浪吟。
涧底苍松漾嫩绿,冈原野色没烧痕。
我是当前漏籍民,不卑不亢老乡林。
死归故土生无怨,得息浮名万里身。
无妨生计冷如冰,尚有清风不羡人。
小女已谙贫字诀,闲度金针学补丁。



又如所吟《路》一首:

如今世道宽又平,往来还是要当心。
分明身在路边路,迎面西风人碰人。

     “文革”之时,安国寺被占,和尚被遣送回乡务农。1966年夏,回到出生地上巴河镇剪子岗徐家湾,投靠俗家胞弟,务农为生十三年。师虽归家,但不婚娶,虽入俗,但不食荤,亦农亦禅,修行精严,早晚功课不断,趺坐入定不辍,信佛弥笃,持戒弥坚。

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“文革”过后,宗教政策开始得到落实。1979年,和尚听说昌明和尚在归元寺升座,甚为欣慰,题《友人昌明法师升任方丈贺之》:

当日白规升泪边,今朝祖道庆重光。
八部天龙齐护法,一轮皓月印千江。



森罗万象露堂堂,欣悉吾师振法幢。忙杀翠微双帝子,迎宾起舞咏霓裳。



师在贺友人升座的同时,《口占》以抒怀:

老僧一禅杖,横挑日月行。
山崩与海定,何处问前程?

      1979年11月,和尚告别农舍,来到武汉,驻锡归元寺,被请为首座,安单老藏阁。在归元寺恢复、发展之时,和尚协助昌明方丈做了大量工作。归元寺创建僧伽培训班,和尚被请为都讲,并率学僧到各地名山大寺参访。昌明方丈恢复传戒,师被请为教授师,帮助得戒和尚传戒三期后,又与昌明方丈一道在宝通寺、五祖寺等处传戒,功德圆满,轰动佛教界,备受尊崇。

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1981年,和尚作《古意三首》,咏诸多感慨,真切而朴实,不愧为老修行之法语开示。

夸父不量力,逐日死中途。
不羡鹏举羽,羽翼不相牟。
九十行带索,陶令咏荣公。
我年今七十,还得廿年穷。
老来性转辟,爱读古人书。
不解奉迎术,乐是野人居。

1982年1月,在培训班授课之馀,静下心来,审订《汉阳归元禅寺史话》,对于书中记叙数罗汉一事,甚为慨然,命笔书偈并序原由:

喜读昌君《汉阳归元禅寺史话》原稿,有感于数罗汉问吉凶民俗,得绝句以弘正信耳。

罗汉西来五百尊,归元一室巧安身。
人是人非都不问,那堪数去问君平。

      对于强加于佛教的民俗信仰,和尚甚是反感,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抽签,而今这种民俗信仰在不断地影响佛教徒的正信。因此在修志时,叮嘱不可宣传此种民俗信仰。和尚受太虚影响颇深,早在抗战时就提倡僧伽教育,并身体力行;后授学天台、归元,于1982年4月15日,吟《劝学二首并序》:

       劫波过后,氛尘尽除,佛教待兴,时授课汉阳归元禅寺僧伽培训班、天台国清寺僧伽培训班,劝学僧学修,以二绝奉之云尔。

智者章安亦是人,端凭立志苦参寻。
寄语青年佛弟子,我佛家业好承成。
莫谓佛学难上难,吾宗一念印三千。
尘劳缘为枉心累,歇却枉心亦是禅。

和尚与茗山法师同为太虚弟子。1982年10月26日,听到茗山接栖霞并僧训班的消息,情不自禁,题《贺茗山法师接栖霞并僧训班》,吟七律一首:

问水寻山不计年,栖霞深处有蒲团。
六朝胜迹当然在,千佛古岩遭火残。
推出茗公主名刹,组成僧训接僧班。
金陵自古多龙象,法鼓行看挝破天。

      和尚常住归元之时,亦笔耕不辍,以古稀之年,为僧伽教育奉献一瓣心香,并讲学江南诸刹,如国清、栖霞,开席弘教,皈依者甚多。1983年,受九华山仁德和尚之请,任九华山佛学院副院长,在甘露寺授学。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       1986年,黄州安国寺重新开放,和尚以七十五之高龄,再度受请回安国住持,昌明和尚亲赴黄州,为和尚送座。回寺后,和尚积极奔走,四方呼吁,收回部分被占土地。并募化善款,修复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天王殿及山门殿,再塑佛像金身,增修寮房及客堂,依丛林制度加强管理,恢复僧团,为安国寺的延续和发展做了重要贡献。

       眼见着改革开放,家乡巨变,和尚欣喜不已。1987年,以《翠叶连天碧》为题,吟五律讴歌人间乐土,表达诗人欢愉的心情。诗云:

谁把墙头草,移来罗霍洲。
荒滩十里地,繁殖万株芦。
翠叶连天碧,银花逐水流。
农家堪致富,工业喜添筹。



1989年10月,和尚整理庭院,十分高兴,口占一绝,曰:

满园生意乐无涯,姹紫嫣红尽是花。
莫道老僧不能绣,见天忙到日西斜。

      和尚在升平盛世时里,心情舒畅,写了大量歌颂改革开放的诗,先后发表在《晚晴诗词》、《芦海吟》。并将禅稿交托熊辉先生编辑《化石禅诗抄》以期传世化人。熊辉先生之《序》对师之禅诗做了中肯的评论:

       观夫寒山释子作警世箴言,八指头陀著爱国佳作。禅林咏士,释界诗人,史不乏字,代有传人,今之显光法师者,即其人焉。

       师名化石,冈邑人,现年八十馀岁,早入空门,名山驻锡,传经讲学,誉满禅林,为当代名僧,亦当代诗僧也。近年住持黄州安国寺,为古刹新生,香烟复起而有所奉献者。薄利淡名,师虽平生牒度万里,却行李无他,惟经卷一头禅诗一头而已。

      师幼即嗜吟诗,故诗作极多。今自录存禅诗若干,首窥其内,实为行云流水之纪实,明镜菩提之写照。人虽出世,尚多抒入世情怀,即事即物,必入毫端寓贬寓褒,明辨善恶,劝善规过,使众生同上慈航,诞登彼岸,其用心良苦可知矣。师坚持佛学无神,即佛即心,“世出世间能统一”,“无我才能说利人”。由此观之,不仅具兴观群怨之旨,且具佛理、禅意而自成一家。“佛法不离世间觉,离开世务落空冥”,有如此认识,已达觉境,岂寻常僧徒可比拟哉?至于章法、句法,拟古而不泥古,遵律而不拘律,将俚谚口语入诗,则是另辟蹊径,别有天地,奇如雪里芭蕉,妙如水中明月。兴到笔随,自然成趣,言近旨远,耐人寻味,其功夫所至,使妇孺能解,雅俗共赏,故孟子曰:“目之于色也,有同美焉!”化石诗作,乃化顽石之禅诗也。

       仆居黄州有年,得挹清芬。既读其诗,大开茅塞,频涤俗气!拈花有幸,《化石禅诗抄》问世,可化顽石,益增盛世之炫彩也。乐以谨序。


【如福文化】安国禅林 | 本寺中兴显光和尚

1998年11月21日,岁次戊寅十月初三,和尚无恙人灭,世寿八十有七,僧腊八十有四,戒腊七十有六。

往生法偈曰:

楞立顶礼信空寂,感应道交难思议;
我今道交如对珠,阿弥陀佛引现中,
我今引现诸佛前,头面接足皈命礼!

念佛偈曰:

净土心心现,莲花朵朵开;
愿凭诸佛力,接上九连台。

      有《化石禅诗抄》、《浪漫吟》诗稿下卷存世。他的诗词,朴实淡雅,悠远绵长,不乏闲云野鹤之风;忧国忧民,体察细微,遍见禅僧慈悲之情。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、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黄冈市佛教协会会长、武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、武昌佛学院副院长、九华山佛学院副院长。

        2018年11月10日(农历十月初三),恭逢本寺中兴上显下光老和尚示寂二十周年忌辰,常住谨定是日上午九时举行纪念法会,欢迎诸位善信随喜参加,以结胜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