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大师:为何有人得不到佛菩萨加被?
印光法师(1861~1940),即释印光,法名圣量,字印光,自称常惭愧僧,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——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,故又号继庐行者。大师俗姓赵,名丹桂,字绍伊,号子任。陕西郃阳(今合阳)孟庄乡赤城东村人。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,居功至伟,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。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,与近代高僧虚云、太虚、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,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,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。圆寂后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,因为大师的种种神迹,佛教徒深信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(《印光大师永思集》中有相关记载)。
大师化人无数,最被人称道的是,无论是谁,只要写信请教,大师都回信指点迷津,由其回信集结而成的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被认为是佛教徒尤其是净土宗信众的修行宝典。
印光大师屡屡开示,佛法当向恭敬中求,有一分恭敬消一分罪业,有十分恭敬消十分罪业,如果没有恭敬,反而增添罪业。世间从小学读到大学也要十几年时间,好多人修持佛法希望求福求慧,所欲者极大,但付出的极少,不肯好好修持,至诚心又拿不出来,一旦没有法喜就不能坚持,看待佛法反而不如世间学问,这样做是信道不笃的表现,怎能得到实益呢?以下是印祖对两位居士的开示,或许对我们可以借鑑。
复拜竹居士书二
汝欲母往生西方,欲父身心康健,生享安乐,死归净土。当率其家属男女老幼,同皆认真念佛。以祈佛慈加被,消灭罪业,增长善根。何得但以百声千声佛号为事。世间为人做工者,为一二角钱,终日勤劳不息。汝以此大事,反不如求一二角钱者之勤劳,亦无怪乎无有感应也。感若至极,决无不应之理。汝如此感,乃泛泛悠悠,何可消大业障于现世去世乎。
以上这位居士,每天只念百声千声,想让父亲身体健康,印祖批评他是泛泛悠悠。
复章道生居士书三
诚之所至,金石为开。又少实胜多虚,大巧不如拙。黄涵之作宁绍台道时,发心吃长素,劝其母亦吃,为备素菜,则但吃白饭。涵之函询作何法方可。光示代亲至诚忏悔,业消则能吃矣。未一月而长素矣。戚则周之女,年十九,双目失明,伸手于前,亦不见。来信以告,时彼在山三圣堂,得信即欲回家,送其女于杭州尼庵。光令写信与其女,令至诚念观音圣号,未一月亲自写信告愈矣。一女人于十六岁时,得气疼病,每日必二三次发,发时辄疼得要命,今年五十六岁,来求皈依。光令至诚念观音。并与一药方,即文钞中戒烟方,但不加烟。彼即熬一料,头一次吃,气便不疼。四十一年之群医莫能为力之痼疾,一经一次吃药,即完全好矣。非至诚念菩萨名号故,得遇此方乎。此三者,皆用力少而得效大。乃诚也。汝为母之痼疾,叹无法设,光责以何不念佛求消母业。汝便写出许多经佛礼拜,然亦不见功效。以是写的所谓少实胜多虚。设汝果真实如此礼拜持诵。汝母之痼疾不愈,光当瞎眼,天地当易位,日月当倒行矣。
印祖对这位居士的开示更是苦口婆心,先列举了当时所见闻的观世音菩萨灵感,最后批评这位居士没有至诚心,果真能至诚恳切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而无感应的话,印祖当瞎眼,天地当易位,日月当倒行。以印祖的身份,都说到这个地步,可见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功德极大,无业不消,就看我们能拿出多少诚心了。所谓大感则大应,小感则小应,绝无不应之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