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宝筏篇

界诠法师:让初学者,对整个佛教有多方面的、一般的概略认识,然后研究深入


界诠法师毕业于中国佛学院本科,曾执教于福建佛学院,依止圆拙律师学习戒律,成为当时广化寺学戒五比丘之一,著有《佛学基础》一书,二十多来一直被全国各汉传佛学院校选为通用教材。曾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、福建省政协委员、莆田广化寺监院。师淡泊名利,博学多才,讲经风趣幽默,深入浅出。1991年起法师隐居于平兴寺,后僧众闻风而至,依止法师修学佛法,法师每日领众熏修,讲授律典经教,2008年公推为福建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。著有《南山律学教程》,强调戒法行持与佛法兴衰之关键。


莆田广化寺出版

【书摘】


《佛学基础》

界诠法师编辑


序  言

佛法是有精密条理的教法,经籍繁多,教理高深。对于初学面对无边的法流,不免望洋兴叹之感。如缺乏一般性的了解,就拘蔽于所传授的,或通俗的信仰,自以为是最究竟、最完美的佛法,那就不免固蔽而流于无知了。为此,初学者应先概略的了解佛法的本质与多方适应性。


      《佛学基础》是属概论性的入门书。从了解佛学概念,乃至佛学的简史、五乘教法,佛学宇宙论、有情身心的研究、有情流转的业感、以及流行在中国的各宗思想要略。如此让初学者,对整个佛教有多方面的、一般的概略认识,然后研究深入,这就是编辑此书的意图所在。


        从释尊大觉而流传的佛法,是适应众生根性的,方便诱导而使学者达成身心自在解脱。人类的根性是多样,佛法也就各殊。佛法历经长期的流传,传到各区域又呈现不同特色。无论是印度,中国及各地区的佛法,由于学者的好乐不同,有重信赖的,有重戒行的,重义解的,重智证的,重自利或利他的。有不同的义解、持行,也就有不同的宗派产生。总之,佛法是智理的德行的宗教,是以身心的笃行为主,而达到深奥与研究。佛法的本质,决非抽象的概念而已,也决不以说明为目的。佛法的正解,决非离开信与戒而可成就。法是佛学的根本问题,信解行证,不外于此。所以《佛学基础》亦可是《佛学概论》,同学们能通泛概略的了解,然后取适应于自己个性的,或适应现代人心的,去深入、持行与发扬,作一个完美的佛弟子。